12月26日,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,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,研究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,部署安排明年各项工作。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强调,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,以发展新理念为统领,围绕“提质增效转方式、稳粮增收可持续”的工作主线,突出“稳产能、调结构、转方式”的主攻方向,重点在“镰刀弯”地区玉米结构调整、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、马铃薯主食开发等工作上力争突破,加力推进落实,打赢结构调整这场硬仗,夯实现代种植业发展的基础,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持续有力支撑。
根据农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,余欣荣指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,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不能一蹴而就。重点是四个方面:第一,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作物结构。粮食作物要巩固提升优势区,适当调减非优势区。重点是调减东北冷凉区、北方农牧交错区、西北风沙干旱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等“镰刀弯”地区的玉米面积。 经济作物既有工业原料作物,也有百姓餐桌上的果菜茶等产品。要着力稳定面积。棉花要稳定新疆棉区和内陆的沿海、沿江、环湖的盐碱地生产。糖料重点稳定广西、云南等甘蔗优势产区,适当调减非优势区。果菜茶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,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,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,保障市场供应,促进农民增收。饲料作物要按照以养定种、种养结合的要求,积极发展优质饲草作物。第二,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。发展优质农产品,重点发展优质稻米、强筋弱筋小麦、“双低”油菜、高蛋白大豆、高油花生、高产高糖甘蔗等优质农产品。发展专用农产品,重点发展加工专用玉米、青贮饲用玉米、高油大豆、高淀粉马铃薯等品种,发展生物产量高、蛋白质含量高、粗纤维含量低的苜蓿。发展特色农产品,优先发展传承农耕文明、保护特色种质资源的水稻,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,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。第三,构建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。提升主产区,重点是发展东北平原、黄淮海地区、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粮油优势产区,农牧交错区饲草作物优势产区,新疆内陆棉区,桂滇粤甘蔗优势区,发展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。巩固功能区,在非主产区建立功能区,重点是发展杭嘉湖平原、潮汕平原、桂中平原、关中平原、河西走廊、河套灌区、西南多熟区等区域,划定功能区。建立保护区,重点是发展东北粳稻和大豆、黄淮海强筋小麦和江苏里下河及沿海弱筋小麦,长江流域“双低”油菜、新疆棉花、广西“双高”甘蔗等主要产品保护区。第四,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。东北冷凉区,发展粮豆轮作、粮饲轮作等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。北方农牧交错区,发展节水、耐旱、抗逆性强等作物和牧草,减少水土流失。西北风沙干旱区,依据降水和灌溉条件,以水定种,改种耗水少的杂粮杂豆和耐旱牧草。南方多熟地区,发展禾本科与豆科、高秆与矮秆、水田与旱田等多种形式的间作、套种模式,有效利用光温资源,实现永续发展。

公司地址:佳木斯市东风区省水稻所东侧
联系电话:15946557133(张经理)
电子邮箱:jmsljzy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