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水稻秧田地的选择
选择地势平坦,背风向阳,排水良好,水源充足,运输方便,土质肥沃的中性或偏酸性园田地或旱田地做育苗床,秧田地要常年固定,常年培肥,消灭杂草。纯水田区,以及交通条件差的地块,运秧和水源等条件困难,也可以在水田地育苗,但必须采用高台育苗,台高30-50cm,否则,会因为“旱育不旱”而导致所育秧苗根数少,素质差,插秧后分蘖少而减产。
近几年来,由于“一免三补”政策的出台,以及粮食价格走高,旱田改种水田的面积较大,对此应特别注意旱改水时,上年施用过普施特、豆磺隆、阿特拉津等长效高残留的地块不能改种水稻,也不能取这些地块的土做育苗土。
二、秧本田比例与苗床规格
影响秧本田比例大小的因素较多,比如本田肥力壮况、自然条件、插秧密度、秧苗素质、育苗及移栽方式等,一般情况下的秧本田比例为1:100-150,即每公顷本田,需绿色育苗面积70-100m2,生产实践证明,大中棚育苗好于小棚育苗,大中棚育苗有以下四个特点:
一是可以提早育苗、抢积温、促早熟、增产增收。大棚育苗一般可以提前7-10天育苗,争取积温150℃左右,提前成熟3-5天,增产8%以上,而且米质和成熟度好,出米率高。大棚育苗有效地解决了早春倒春寒及秋季早霜的危害,使优质高产品种的推广有了可靠的技术保证。
二是成苗率高,壮苗表现突出,可以育出带蘖大苗。大棚保温效果好,棚内昼夜温差小,抗逆缓冲能力强,防止了倒春寒的危害。高温时温度极值低,低温时温度极值高,昼夜温差合适,有利于秧苗的干物质积累,提高秧苗素质,另外,大棚内温光条件好,温度适宜,降低了青、立枯病及恶苗病的发病率,有利于秧苗素质的提高,一般大棚育苗成苗率可达98%以上,可以育出带蘖壮秧。
三是改善作业条件和提高秧苗的管理水平,大棚由于棚内空间大,人可以在里面直立行走,因此育苗管理可以全部在棚内进行,不受天气条件限制。便于浇水、施肥、喷药及温度控制等项工作,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。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,秧苗质量好,成苗率高,缩小了秧苗面积。距本田地近的可以在庭院育苗,距本田地远的也可以在本田采用高台育苗。秧苗地要连年固定,常年培肥,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旱育壮秧的苗床标准。
四是育苗成本低、省种、省工。由于大棚内温湿度和光照条件好,出苗整齐,秧苗素质好,成苗率可比小棚育苗高10%,边苗利用率100%,秧本田比例可达1:100-150。因此,可以节省秧田三分之一,每公顷节省种子15-20公斤,节省了大量的育秧物资和管理用工。另外,由于大棚可以育出大龄带蘖壮秧,可以搞超稀植栽培,插秧进度快,提高工效20%以上。因此,在以前整村推进的基础上,今后仍然继续大力推广大中棚育苗,力争在2008年实现100%大棚化。
大棚育苗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:
一是秋建棚架,按设计规格在上冻前将大棚棚架埋好,否则明春建大棚地不解冻,不易挖坑埋桩,贻误农时,秋建棚可比春建棚省工7-10个,以建钢骨架大棚为好,育苗大棚的规格根据育苗地、棚膜、移栽规格、育苗方法、本田面积等条件确定。其中棚长不要过长,30-40米以好,宽度以6.7米为好。
二是秋做床,秋做床可活化土壤,防止春季土壤湿度大,做不了床,做床质量差,秋做床能缓解春季育苗用工紧张,能够适时早育苗。根据育苗面积确定苗床长宽度,苗床挖深8-10cm,多施农家肥,搅拌均匀,打碎土块,整平床面,达到待播状态。
三是秋备土。秋备土是育苗成败很重要因素,上年早春将水田土和优质猪粪取回,混拌后堆腐一年,或在秋季将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土、山地腐殖土运回苗床地,春季育苗不误农时,省工省力。把拉回的土长条状堆放在大棚内,并用稻草盖好,防止春季雨水大,不易取土。也不要大堆堆放,否则春季育苗时化冻慢,费工费力。
四是早扣棚。春季由于回暖晚、化冻慢,因此应提前扣棚,促进土壤解冻,一般应提前10-15天扣棚。
三、整地做床
秋做床的方法是每平方米施腐熟好的猪粪3-5公斤,然后浅翻8-10cm,整细整平。
以上所做的苗床为底床,也叫置床,播种前1-2天,底床浇一次透水,这种方法为水摆盘,不浇水的为干摆盘,前者易于保墒,后者易于操作。
四、营养土配制:
传统的床土配制方法和比例是1份腐熟发酵的猪粪,4份过筛旱田沃土为营养土,这种传统的营养土取土方式,虽然能够容易培育出健壮的秧苗,但是也在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,一是它是以掠夺和破坏旱田耕地为代价,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,是十分有害的,二是往往因为旱田土壤喷施了一些残留期较长的有害农药,稻苗受药害的情况经常发生,所以,从2004年开始,提倡用水田土取代旱田土,2010年开始杜绝用旱田土。具体方法是,于当年春季,水田旋耕后,取水田土三份,取优质猪粪一份,两者混拌均匀,堆腐沤制一年,秋季倒一遍,打碎坷拉,翌年春过筛后即可使用。这样既可以保护旱田,又培肥了水田,做到了营养土取之于田,用之于田。取回的营养土要用沃必达或用牡丰牌壮秧剂进行土壤处理,沃必达与营养土配制的比例是,用沃必达牌DSK水稻壮秧剂15kg ,与1立方米营养土混拌均匀即可。还可以用稻施旺等壮秧剂,具体方法可按壮秧剂的产品说明书配制。
五、摆盘
置床上面的处理,因育苗方法不同而有差异。育苗方法有用于手工插秧的隔离法育苗;用于机械插秧的盘育苗,用于抛秧摆栽的钵体育苗。隔离层育苗可以用打孔地膜作隔离层,也可以铺一层胶丝袋子。在隔离层上面平铺一层配制好的营养土,厚度2.5cm,机械插秧用专用育苗盘育秧,用专用模具摆盘,边摆边填装配制好的营养土,厚度在2.5-3.0cm,值得注意的是,在摆盘时,在大棚边,留出20cm宽的温度缓冲带。用于抛秧和摆栽的钵体育苗钵盘有470孔和561孔两种,用于摆栽的以470孔为好,用于抛秧的以561孔为好。钵盘摆好后,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到钵孔中,土与孔的上沿一平为好。
六、浇水
摆盘结束以后,如果是干摆盘应多次浇水才能浇透,水摆盘法一次也可以浇透,浇透水以后,即可以播种了。
七、种子处理
1、选种
将所购种子经风选、筛选以后,还必须经过盐水选种,方法是每100斤水中加入25斤盐,盐粒化开以后,将种子分批倒入盐水中,充分搅动后,用笊篱打穴将上部秕粒和上中部半仁粒全部捞出,再将下部籽粒饱满的种子捞出,并将沉底的大米粒清除,然后将选好的种子用清水冲洗两次。选种用过的盐水可以饮牛马猪等。选出的半仁和大半仁种子可以喂鸡鸭。
选种的目的就是要将杂质、秕粒及半仁粒选除,实现“母大子肥”的目的。半仁和大半仁种子属于发育不全种子,其个体营养量不足,虽然能出苗,但个体发育不好,属于弱苗,易患病。患病后又成为病源。植入本田后,分蘖少,单株产量低,而且吸肥遮光,影响群体受光态势,影响产量的提高,因此,一定要将半仁和大半仁的种子清选除去。要想实现选种目的,必须做好家庭妇女工作,讲请道理,克服惜种思想。
种子发芽对环境条件的要求
种子在水分 、湿度、氧气适宜的条件下即可打破休眠状态,胚开始活动,进入发芽过程。种子发芽分为3个阶段:一是吸水期,即种子充分吸收时期,二是发芽准备期,即种子中的酶迅速活动,胚乳中的养分向胚的生长部分输送,三是生长期,即胚体膨胀,出现幼芽,幼根。
发芽的水分需求
水稻种子发芽最少要吸收自身质量25%的水分 ,吸水达到自身质量40%时对发芽最为适宜。稻种发芽阶段吸水过程是和发芽进程同步的3个吸收过程,即急剧吸水、缓慢吸水和大量吸水3个阶段,吸水所用时间与当时温度有关,水温10℃时需10-15天,15℃时需6-8天,20℃时需4-5天。在浸种催芽过程中,浸种时间过长,种子养分容易溶解损失,时间过短又不利于充分吸水,一般认为浸种水温15-20℃浸5-15天为适宜。
2、浸种消毒:
消毒的目的就是要消除种子表皮和种子内部的病菌、病毒,其中最主要的是消灭和防除水稻恶苗病,就是农民常说的“公稻子”。如果能按技术操作规程操作,可保不发生恶苗病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商家为了获取利润,诱导稻农使用只有肥料作用的浸种剂,结果没有消毒杀菌的作用,造成恶苗病发生。恶苗病一旦发生,则是不可治疗的,从苗期一直死到水稻后期。其损失将是惨重的。
消毒的方法是:将选好的种子,用25%的施保克或使百克2000-3000倍液浸种消毒,防止恶苗病。同时加入小叶敌,保进种子早生快发。水温保持15-16℃(室温),浸种6-7天,每天搅拌1-2次,使种子充分吸收吸药。
3、催芽
每年都有因催芽失败而造成弃种换种的现象发生,而采用催芽器催芽,能确保发芽整齐一致,除了自己催芽外,还可以为其它农户代为催芽并收取一定的费用,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。在没有催芽器的情况下可以不催芽,也可以催芽,催芽的办法是在炕上铺20cm厚的稻草或一层木板,上铺农膜,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后,摊在农膜上,再用农膜将种子包严,内放一支温度计,使种子在30-32℃的条件下破胸,但要经常翻动,防止高温烧芽,这是催芽是否成败的关键。当有80%的种子破胸,露白,将温度降到25℃,经常翻动,当芽长1-2mm时,将种子摊在室内阴凉处晾芽6小时后待播。
八、播种
播种质量高低,直接影响秧苗素质,是育苗成改的关键,因此,应注意掌握好播种阶段的主要技术环节。
1、播期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-6℃时开始播种 ,适宜播种期为4月13日至4月20日,其中龙粳8号水稻育苗期不超过30天为宜。播前必须浇透底水,争取2叶以前不浇水。
2、播量 坚持稀播种,只有稀播种,才能育壮苗。机械插秧每盘用发芽率90%以上的干种2两;手工插秧中苗每m2播芽种4-5两,手插大苗每m2播芽种2-3两,钵体育苗每穴播2-4粒。
3、播法 盘育苗最好用机械播种,手工插秧也可以手工播种,钵体育苗用抽屉式播种器播种。
4、播后处理 播后将种子压一遍,使种子三面入土,然后覆盖无农药残留的细潮土0.5cm,加盖一层地膜,注意如果床面不平,在低洼处有积水的情况下,不易覆盖地膜,防止发生药害,最后将棚的四周农膜用土封严、压实,将门锁好,保温保湿。
苗床除草,多年来一直延用播种后封闭灭草,但近年来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药害,尤其是苗床有积水的苗床,药害加重,因此,今后提倡苗后除草。如果苗床地势较高,平整,而且稻农的除草经验比较丰富,也可以使用播后封闭灭草,方法是播种覆土后,每100m2苗床用“苗床除草剂”1.25kg,与3kg细潮土混拌均匀,均匀地撒在床面上,封闭灭草后,覆上地膜。
九、苗床管理
幼苗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
种子发芽后,种子根迅速伸长入土。从鞘叶中长出不完全叶,不完全叶只有叶鞘没有叶片,但含有叶绿素。随后从不完全叶中长出既有叶鞘又有叶片及叶枕、叶耳、吐舌的叶子,称为第1片真叶。幼苗期根系和幼叶同步生长发育,胚根发育成种子根,以后于立针期在鞘叶节上先后可长出5条鞘叶节根,随后在不完全叶节和第1叶节上陆续长出根系。至第3叶展平称为3叶期,此时胚乳养分已经耗尽,幼苗转入独立营养供给阶段,靠幼苗的绿叶进行光合作用,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维持自身生长发育。
幼苗生长发育可分为种子根发育期、第1叶发育期,离乳期和移栽准备期4个阶段。寒地旱育苗应以幼苗4个发育时期的生长发育规律,合理调控水,肥、气、热4个因子,抓住关键技术措施,培育壮苗。
幼苗期对环境条件要求概括为:土壤酸碱度保持pH值4.5-5.0的偏酸环境,有利于稻苗生长 发育,幼苗从小到大,温度控制是由高到低,即30℃-25℃-20℃-15℃,到移栽前应完全适应当时的外界低温环境,揭膜后日平均温度仅在15℃以下,水分管理应是湿-干-湿的过程,播前浇足水,达到充分饱和,出苗到2叶1心期控制浇水,促进扎根生根,满足氧气需要,使第1叶鞘矮化。2叶1心后浇足水,以适应离乳的生理变化。
寒地旱育苗秧田管理分4个时期:一是播种至立针为第1期,突出一个“齐”字,保温保湿,二层覆膜,床内温度达到30℃时要通风炼苗。播后5-7天后立针时,应及时揭除地膜,二是立针至1叶1心为第2期,突出一个“矮”字;早炼苗、低温炼苗、炼小苗。床内湿度保持在25℃以下,土壤不干不湿,确保第1叶鞘在3cm以下。三是1叶1心至2叶1心为第3期,突出一个“根”字,床内温度20℃左右。严格控制浇水,床土达到旱田状态并出现龟裂才浇水为宜,以促进扎根,多生白根、新根,四是2叶1心至插秧为第4期,突出一个“壮”字。此期幼苗为离乳期,胚乳养分消耗已尽,全靠根部吸收养分和叶片光合作用,应满足供水。3叶前农膜应夜盖昼揭,3叶后全揭膜大炼苗,使秧苗能适应本田环境。
针对水稻旱育中普遍存在的密、湿、热三害问题,应提倡宁稀勿密、宁干勿湿、宁冷勿热管理原则。
苗床管理是育苗阶段的重点,目标是培育壮苗,壮苗标准是,秧令30-35天,叶令3.1-3.5,株高13cm,第一叶鞘高3cm,第二叶鞘高4cm,第三叶鞘高5cm,第一叶长1.5-2cm,第二叶长5cm,第三叶片长8cm,植株挺立,有弹性,地下部发育良好,根数应大于13条,机插秧苗盘根状况良好,能卷起不散。为了培育壮苗,应重点掌握好以下几项技术环节:
水稻苗床温度管理
播种到出苗期密封保温,但温度超过了35℃时要通风,当有80%出苗时,由床端拉出地膜,如果地膜揭得过晚,使水稻第一片叶因高温而导致灼伤,影响培育健壮秧苗。出苗--1叶1心期,棚内温度不超过28℃;秧苗1.5-2叶期,棚内温度控制在20-25℃,适度提早炼苗,防止徒长,是培育壮苗的关键;2.5-3叶期,棚膜尽揭夜盖,温度控制在20℃以内,预防秧苗徒长和高温烧苗。遇到低温要加覆盖物,预防冷害。
2、苗床水分管理
秧苗2叶前原则上不浇水,但床面干裂,秧苗早晨不吐水,中午萎蔫,要及时浇一次透水,浇水要在早晨或晚上浇。2叶期以后,随着通风炼苗,苗床需水量增大,应及时浇水,做到一次浇足浇透。
3、防治立枯病
有的壮秧剂中不含消毒剂或含量不够,应在水稻1叶1 心时,进行防治立枯病,方法是每m2用菌克毒克15毫升,兑水2.5-3升喷洒。如果苗床土壤PH值回升,可浇95%硫酸500倍液水溶液进行调酸,把PH值降到5.0-6.0的标准。
4、苗床追肥
秧苗生育后期发现脱肥,每m2苗床用尿素1.5-2克、硫酸钾0.25克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,于起秧前2天每m2撒施磷酸二铵150克,追肥后浇一次透水,起秧前一天,每m2喷10--15ppm浓度的生根粉3kg。
5、防虫
起秧前一天,每亩秧田用10%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5-20克兑水800倍液叶面喷施,预防潜叶蝇。
6、除草:播种覆土后,未进行封闭灭草的,应在稗草2.5叶期前,喷施千金,方法按说明书进行。
7、起秧
插秧当天起秧,随起随栽,如有隔离层,可直接从隔离层处起秧,盘育苗者可连同子盘一起卷起,钵体育苗,也可连盘一同起,多层平铺,便于运输

公司地址:佳木斯市东风区省水稻所东侧
联系电话:15946557133(张经理)
电子邮箱:jmsljzy@163.com